前阵子和广州的朋友小夏聊天,他发来好几条五六十秒的粤语语音,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听筒标,半天没敢点 —— 不是不想听,是真的听不懂啊!上次他发 “唔该帮我带杯奶茶”,我愣是看成了 “吴哥帮我带杯奶茶”,还差点给不认识的 “吴哥” 发消息,闹了个大笑话。
现在大家用语音的频率越来越高,不管是工作里的客户沟通,还是生活中的朋友闲聊,动辄就是几条长语音。但方言这事真的让人头疼,我之前试过微信自带的转文字功能,要么把 “系啊” 转成 “戏啊”,要么把 “靓仔” 写成 “靓崽”,完全没法准确 get 意思。后来小夏跟我说:“你试试语音转文字工具,我用着转粤语语音还挺准的。”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下载了朋友说的听脑 AI。
展开剩余70%第一次用就挺意外的 —— 把小夏发的 “今日去上下九吃了碗云吞面,超正!” 导进去,不到两秒就转出来了,每一个字都对!我特意翻了之前的聊天记录,把他之前发的 “冇时间陪你去逛街”“呢件衫好适合你” 都导进去,结果转出来的文字跟他后来翻译的一模一样。查了下介绍,它支持多种国家语言和地方方言,像我之前怕的闽南语、四川话,甚至东北话都能处理。上次和小夏开视频会,他讲粤语,我一边听一边用它转,屏幕上同步就出现文字,完全不用等会议结束再翻记录。转好的内容还能存在里面,想找的时候搜 “云吞面”“上下九” 这些关键词就能出来,比我之前存聊天记录管用多了。
比较惊喜的是效率提升。之前处理客户的粤语语音,我得反复听三四遍,边听边记,有时候记漏了还要再翻聊天记录,大概 10 分钟才能整理清楚。现在用听脑 AI 转成文字后,扫一遍就能抓住重点,比如 “想要定制化服务”“关注交付时间”,2 分钟就搞定,省了不少时间。它还能自动提取关键词、总结核心内容,上次会议结束后,直接导出带 “项目时间节点”“重点任务” 的文档,比我自己手写纪要快多了。同事小张做销售,说用它转客户语音,能快速提炼需求,跟进的时候更有重点,比之前翻聊天记录高效多了。
我之前也用过其他语音转写工具,要么转写不太准(把 “粤语” 写成 “月语”),要么功能比较单一(只能转文字,不能自动总结)。听脑 AI 用下来感觉这些方面都做得更顺手些。界面也简洁,刚开始有点不熟悉,后来慢慢习惯了,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用。当然,它也不是没缺点 —— 网络不好的时候会有点小卡顿,转写速度慢一点;如果语音里有杂音(比如马路上的噪音),准确率会稍微受影响,比如把 “我在楼下等你” 写成 “我在楼吓等你”,不过这种情况很少,不影响使用。
说到实际用处,我觉得这类工具能帮到不少人。比如自媒体博主拍方言视频,用它转写字幕肯定方便,不用手动打字幕;老师用方言讲课,转成文字笔记,学生复习更轻松;甚至医生问诊,转写患者病情描述,能节省时间让医生更专注于治疗。要是以后能支持更多方言(比如客家话、潮汕话),或者分析功能更完善(比如自动生成会议要点、客户跟进建议),那会更方便。
说实话,刚开始用的时候,我只是想解决听不懂粤语的问题,没想到它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这么多变化。它不仅帮我节省了时间,还让我更愿意和朋友用语音聊天了 —— 因为不用担心听不懂,也不用麻烦朋友翻译。现在不管是和广州的朋友聊天,还是和客户开电话会,我都常常用它。如果你也遇到过听不懂方言语音的问题,或者想提高语音转写效率,试试这类工具说不定会有帮助。
现在想想,科技真的能提升生活品质,像这类语音转写工具,不仅解决了具体的沟通痛点,还让交流更顺畅了。它让我觉得,原来听不懂方言这件事,也能这么轻松地解决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实盘交易,配资手机平台,倍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